建筑工程企業科學管理策略
專欄:行業動態
發布日期:2017-08-29
閱讀量:3431
作者:佚名
收藏:
現代企業的成功不僅要體現在經濟效益上的快速增長,同時要在企業文化員工素質等軟實力方面 有重大進步,因為這是確保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建筑工程企業要實現“隊伍精干、主業清晰、資產優良、文化積極、商譽良好、充滿活力”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要有保證企業實施發展戰略的有效策略與措施。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關鍵是確定科學合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企業實際的管理策略。一、區域化經營 ...
現代企業的成功不僅要體現在經濟效益上的快速增長,同時要在企業文化員工素質等軟實力方面 有重大進步,因為這是確保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建筑工程企業要實現“隊伍精干、主業清晰、資產優良、文化積極、商譽良好、充滿活力”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要有保證企業實施發展戰略的有效策略與措施。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關鍵是確定科學合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企業實際的管理策略。
一、區域化經營
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市場布局,提高區域經營集中度,解決建筑企業集團內部的“同城競爭”問題,中建五局有效實施了“區域化經營”策略,取到了良好的效果。從2003年提出市場營銷“四個轉變”開始,企業先后完成了11次區域化整合,杜絕了“同城競爭”的現象。
二、專業化發展
按照打造三大業務板塊的目標,企業先后進行了10次專業化整合,消滅了“同質競爭”的問題。
專業化整合是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過程與步驟。專業化整合的成功,為中建五局在工程局層面率先解決同質競爭問題,加強對各專業業務的統一管控,提高專業經營協同度和促進企業專業化加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廣州建筑資質代辦,廣州裝修資質代辦,廣州勞務資質代辦,建筑資質代辦,深圳建筑資質代辦
三、精細化管理
企業的區域化和專業化整合基本完成后,需要進一步實現管理優化,著力點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對企業運營過程實施精準、細致、科學的管理與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
對建筑工程行業來說,低成本競爭是一種世界性趨勢,在這個前提下,誰得品質管理越好,誰得競爭力就越強。低成本競爭、高品質管理是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體現。
精細化管理是要推動管理向工程項目相關細目上的落實與提升,堅持“切實不空,實用不繁、重效不虛。”因此,精細化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緊緊抓住“項目合同造價、項目責任成本、項目目標成本”三項預算經濟指標、“項目實際成本、項目結算造價”兩項實際經濟指標和“工期、質量、安全、環保”四個項目管理的支撐點,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建五局“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方圓圖”。廣州建筑資質代辦,廣州裝修資質代辦,廣州勞務資質代辦,建筑資質代辦,深圳建筑資質代辦
在實踐中,推進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成本管理方圓圖。企業將成本管理方圓圖作為一種理念進行宣傳、貫徹,作為一種方法進行指導,作為一種工具進行運用,有力促進了建筑工程良好效益水平的快速提高,支撐了建筑工程企業監控、有序的發展。
四、標準化運行
企業的“標準”是指企業制定并經組織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是開展工作的準則,是一種規則。“標準化”是為了在企業范圍內獲得最佳管理秩序,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潛在問題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標準和規范的活動。因此,標準化就是解決問題的工作過程,是一種向標準不斷接近的趨勢。“標準化運行”就是要實現運營管控的標準化,包括行政辦公、市場營銷、生產技術、財商經濟、投資融資、人力資源、內控審計、海外管理、黨群工作、企業文化等涉及管理體系的諸多方面與各個“節點”。
五、信息化驅動
企業要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管理,沒有信息化的驅動,是難以實現的,對大型建筑工程集團來講,更是如此。信息化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技術,屬于一門系統學科,這項技術運用得好,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重點是以集約管控為主線,以項目管理為重點,以集成平臺為支撐,以管理標準化為基礎。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要把經濟活動信息化。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要理解其本質特點和內涵,信息化是一門技術,信息化是一種工具,信息化還是一種模式。
作為一種企業現代化管理工具,信息化能實現企業戰略,貫徹管理思想。企業做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技術為企業科學管理服務。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管理體制決定了軟件程序要為項目工程服務,否則軟件在建筑行業是沒有生命力的。廣州建筑資質代辦,廣州裝修資質代辦,廣州勞務資質代辦,建筑資質代辦,深圳建筑資質代辦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是為了應用,如果不合適不實用,就要調整完善。企業通過信息化這個工具,貫徹企業的戰略思想,貫徹企業的管理理念。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種現代化管理模式。企業管理的信息化過程使管理工作變成一種固定的格式,勢必首先使管理流程優化。作為管理者,要將管理組織結構與工作流程符合信息化的客觀規律,但不能失去建筑工程企業管理必須具有的標準、規范與科學合理的流程。
信息化會實現掛歷工作的快捷,信息化能滿足管理精準的要求。在信息化社會,如果企業不跟上新技術發展的步伐,效率就不能提高,企業發展就會處于被動。
六、國際化協同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快速增長的驚人成就令世界矚目,同時也為中國企業登上國際舞臺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國有大型建筑工程企業在滿足國內工程建設需求的同時,順勢拓展海外建筑工程服務,這是一種必然選擇。從2003年9月開始,中建五局實施“走出去”戰略,經歷了國際化的三個階段:探索磨合期、規范管理期、快速提升期。到2012年,進入了海外建筑市場經營的持續發展期,以承接阿爾及利亞48公里快速公路和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為轉折點,進軍海外基礎設施業務市場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海外經營業務在中國建筑八個工程局中,規模和效益均名列前茅。
實踐表明,國際化的建筑工程市場要求進一步加強海外市場開拓力度,加強海外項目管控力度,加強海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局采購中心建設,才能為實現海外市場目標打好基礎。
七、科技產業化推進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作用,積極培育和強化建筑工程的專業特色,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道。
國有建筑工程企業推進科技產業化,應著力發展具備“四有”特征的建筑科學技術,即有用科技、有根科技和有保障的科技。對建筑工程而言,科技的生命力在于應用,科技的動力在于創效,科技的基礎在于項目,科技的發展在于機制。因此,建筑工程企業要有創新發展,就必須大力促進科技產業化轉型。
發展“有用科技”。需要提升企業在房屋建筑、基礎設施、房地產與投資等三大業務領域的專業技術自助創新能力,建設完善科技創新平臺,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平臺、以工程項目為主要紐帶、以專業技術人才為依托,聯合高校與科研機構,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專項科研課題,推進研發成果應用。重點培育企業在高層建筑、超長隧道、大型立交橋、機電安裝、深基坑處理和城市綜合體綠色建筑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優勢。結合建筑施工特點,促進項目施工全過程的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循環利用。立足于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做好技術研發、技術積累,增強企業的科技競爭力。
發展“有效科技”。要依托科技創新,努力推動五局的產品與產業升級,由低端市場走向高端市場,從低價競爭“血拼”的“紅海”轉向相對寬松的“藍海”。圍繞“大項目、大業主、大市場”,致力于打造高端項目,重點在“高、大、特、外”項目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提高高端市場的占有率,促進高端產業的突破。保證企業在鞏固傳統承建業務的基礎上,向上游和高增值的環節延伸價值鏈,進一步加快房地產與投資業務的發展,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實力,促進企業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發展“有根科技”。項目是科技工作的載體和平臺,應加強項目前期策劃,明確項目科技研發與科技創新的切入點;要加強項目技術成果的總結與集成,成為項目創造效益、創造品牌的有力支撐。
發展“有保障的科技”。要健全科技管理工作體系,完善科技管理工作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工作隊伍,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回報,激發科技人員干事創業的活力。
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型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建五局2008年研發成功的基于“零排放”理念的“中間牌”光電幕墻技術,解決了里面光伏發電與建筑采光協調的難題,具有潔凈能源、保溫節能、減少光污染、減低熱島效應、增加經濟效應、不影響采光與裝飾效果等多重效能。廣州建筑資質代辦,廣州裝修資質代辦,廣州勞務資質代辦,建筑資質代辦,深圳建筑資質代辦這項技術已獲得一項發明專利、20項使用新型專利,榮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已列入國家科技部2011年重點課題和湖南省重大科技專項。他推進了節能技術的產業化,并將會成為中建五局新的增長點。